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SA2 R99922151

1. Inspired Music Player




acoustics: 對音質的要求程度,如果在設計上,以音質為最高的設計原則,
則在此項便可得到較高的分數


appearance: 對外觀設計的要求程度,如果在外觀的講究程度,撥放器整體的美觀,
而非單純以工業產品或是純然的實用性觀點進行設計,則此項分數較高

在選擇上,一般我偏好音質程度要求高,美觀要求不太差即可的產品。
即使像是工業或是儀器也沒有甚麼問題,只要使用性還算便利即可。
雖然有的撥放器有很炫麗的外觀,但是其功能上或是音質上的瑕疵,常令我認為其沒有相對應的價值,
而音質好,但是外觀不搶眼的產品,反而讓我覺得成本也許都以實用為主了。
因此我以這兩項當作評判撥放器的標準,從中去看甚麼樣的設計較得我心。



2. Music Player Model



idea: 由於小時候學過樂器,因此在發想中,
覺得也許將樂器的概念參與撥放器是一種不錯的想法。
在這個簡單的樂高 prototype 中,希望能已撥弦的方式,去操控撥放、停止、
下一首、前一首等等功能性。
不只是用單一的弦去進行操控,也使用多種和弦的變化,可以讓音樂跟撥放器之間的關聯性更加緊密。
當然,這樣的設計也許較為複雜,因此功能上必須力求簡單。
可能就沒有使用螢幕或是多餘的操控,單純以CD或是隨身碟,
依序的撥放裡面的歌曲,而沒有多餘的播放列表或是其他的功能性。
但是對於操控撥放以及音樂的本質有了更好的連結性以及體驗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SA2 D99944005

對於一個音樂播放器的發想,可以從根源的音樂發聲器,也就是「樂器」,回顧樂器介面的歷史。

在樂器的介面發展上,都是以容易操作與變化為主,如弦樂器到鋼琴,皆是用最方便的操作思維來發想,到後期數位時代,因為尋求音樂更多的編排與變化,因此產生出如電子琴與效果器等,運用聲音開關來產生的節奏與聲音的變換。

在此運用最早的電子琴「Theremin」來結合音樂播放器來發想,在此先介紹Theremin電子琴的歷史介紹。下文轉載愛樂電台。

俄國音響物理學家雷夫‧泰雷明(Lev Theremin, 1896-1993)1924年發明的「泰雷明電子琴」(Theremin),是由兩個高頻的發振器和電線為基礎,演奏者透過移動雙手改變電子琴的音響,例如,單手接近金屬環能控制音量大小,另外,手向前伸直和機器保持垂直移動,就能改變音準和音高。

由於「泰雷明電子琴」的演奏方式太過困難,導致這項樂器無法普及,當時也只有少數音樂家認同它的演奏品質。雖然,前衛派作曲家瓦列斯(Edgard Varese, 1883~1965)曾為兩台「泰雷明電子琴」譜寫作品了「赤道」(Ecuatorial, 1934)

Theremin的演奏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

=nJYho56INKU



在此運用Theremin在空氣中揮舞的方式,轉變成成操作音樂播放器的播放方式,如下面影片運用Theremin控制電玩遊戲馬利兄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nZeI8uLJnw




在影片中可得知Theremin有不錯的操控性,若運用Theremin的電波原理,便能轉變成揮舞雙手就能控制的音樂播放器。








SA1 D99944005

Space: Direct :敲打吉他音箱,得到直接的共鳴。



Space: Indirect :撥弦,間接得到聲音共鳴。


Weight: Strong :手指大力按弦,以得到實音。


Weight: Light

手指點弦,以得到點音。

Time: Sudden

快彈時的即興變奏。



Time: Sustained

腳持續踩效果器,得到特殊效果。


Flow: Bound

彈奏只能在弦上運動。


Flow: Free

結合效果器與midi到電腦有無限的自由度。



Create

JerryCCanon Rock為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y8oyJztzwo





SA2, B96303111


蒐集到的Music Player





使用方式:
往前拉即可開啟,且幅度越大聲音也越大聲。轉動則可選擇曲目。花瓣是透明的材質,上面顯示歌曲資訊,其中一瓣(右側中間)的顏色不同,為目前播放的曲目。

LMA:
Light
轉動和推拉都只需要輕輕的操作

Direct
只有一個主體與使用者互動

Bound
要做固定的動作才能呈現相對應的功能,不能自由改變它的形狀

Sustain
一旦開啟,即使不去操作也能讓音樂持續的播放

SA2, R99922121

收集到的 music player









如果我要設計一個 music player ……

需求:
對我而言,外型好不好看幾乎決定了我喜不喜歡這個 music player 。

使用者習慣:
以我個人的使用習慣,只有在開始聽音樂跟關掉音樂的時候才會實際接觸到 music player,使用過程中大部份的時間是不需要操作到實體的。

結論:
我所希望的 music player,是一個能表達生活品味的裝置。它必須要有強烈的裝飾性,例如一個蟠龍花瓶或是大衛像的外型,以一個藝術品的方式融入家居環境中。為了讓人感覺它是個藝術品,設計上會盡可能「隱藏」它 music player 的本質,例如將操作按鈕置於花瓶內部,或是使用遙控器的來操作,使它的外型不會令人聯想到 music player。
播放音樂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情境,music player 也應該更加融入環境。

LMA:
Space -> Direct
Weight -> Strong
Time -> Sudden
Flow -> Bound

SA2 R99944002

1. Inspired Music Player
















音樂是一種情感在聽覺上的表現 播放器除了音效之外 最重要的感官是視覺
我將找到的音樂播放器分為wearable與 showable

wearable:
指的是這個播放器的穿戴性
如果穿戴性高 該播放器可以成為衣著的一部分
則該播放器在操作上需要有較直覺的Movement

showable:

指的是該播放器在播放時的耀目程度
越多的光影與越特別的形貌 旋轉 則表示該播放器越炫








2. Music Player Model

















Idea:

人在播放音樂的時後 有一個觸發的動作

這個動作往往都是按一個單動開關 一個click的動作

我將這個動作轉換到使用板機的經驗上

當扣下板機的時候 音樂隨之處發 在聽重金屬的時候 特別有感覺

彷彿你開了致命的一槍 重創了附近周遭人的耳朵


只要你喜歡 隨時可以拔出彈夾 更換你喜歡的專輯

在21世紀的今天 光碟已經落伍

一張SD卡可以存取大量的音樂

將你喜歡音樂放在同張SD卡中

依序放入 將要觸發的音樂革命

帶著你的Musigun 發射音樂吧!



function:

長條片為一位歌手所有音樂的SD卡,更換SD即更換曲目內容及順序
扣上板機為開始(結束)播放,以及播放速度
後方打火石造型的滾齒輪,控制聲音大小或其他微調
更換不同彈夾,表示不同播放模式。


SA2, B96902048




我將蒐集到的播放器分成兩個軸像
x軸是互動 由 固定單一按鍵功能固著 到 不同動作轉變行為反饋
y軸是外型 由 方正既定形象 到 多變不定形象




我所設計的音樂播放器,則選擇了圍棋(GO) 作為轉借譬喻的對象,
下圍棋緩緩的前進,對比於音樂緩緩播放的前進。
圍地所佔大小,對比音量大小

操作方法是
一個棋盤方格代表清單,棋代表歌,每放上去一個就是加入清單播放。
另一個棋盤方格代表音量控制,棋多寡代表音量,每增減對應調動音量。

SA2, D99944001


Twitter 結合各種生活情境的案例層出不窮,如土壤水份不足時植物會自己 Twitter 讓主人知道要澆水等應用。
在看過這些案例之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行動裝置與電腦之外的地方使用社群網站並與人類生活相聯結。
因緣際會下,我決定改造日常生活中的物件 (everyday objects),讓我隨時使用日用品的同時,該物件會自動的貼文至社群網站。我首先挑選馬克杯來改造,並訂定了一個小目標,便是在我喝水的時候,馬克杯會自動 Twitter 到我的網站上。
因此,我開始著手以僅次於 lilypad 的超小塊 Arduino - Arduino Pro Mini 作為這次改造的基礎。接著,開始分析喝水這個動作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喝水的過程大概會是:拿起杯子、傾斜杯子倒水入口、放下杯子。
畢竟是雛形製作,我挑選了最簡單的方式來偵測,即放下杯子這個行為。如前面所述,我便以蜂鳴片安裝在杯子底部,並接線於 Pro Mini,接著也將 XBee 模組接至 Pro Mini,以達成無線的訊號傳輸,當然 Pro Mini 需要一顆鋰電池。
硬體部分大致如上所述,軟體部分則是使用 Processing 接 Pro Mini 透過 XBee 無線傳來的訊號。如果蜂鳴片一震動(馬克杯放下而觸發),Arduino Pro Mini 便會將訊號傳至電腦端的 Processing。我們預設這個震動只要超過某個值,就會呼叫 Twitter API 並貼一個訊息 "休息一下喝口水吧" 至 Twitter 網站中。
以上,是我的 Prototype 製作。如此一來,只要用這個杯子喝口水,杯子便會自己推訊息到 Twitter。
當然,也可以將這個概念延伸到不同的日常用品之中。
Space: direct Time: sudden Weight: light Flow: bound 空間上而言,會受限於該日常用品所針對某一特定場合才可使用,所以是 direct。 時間上而言,使用與觸發,都為一瞬間完成之動作,所以是 sudden。 力道上不用過大,即為一般使用情況之力道,因此為 light。 而 Flow 因為考慮到動作被原本的日常用品的使用方式與限制所侷限,動作只能針對該物品原本的使用方式,所以被認為是 bound。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SA2, R99921050

我從網路上收集了很多音樂撥放器,並以功能(Function)的複雜度和表現(Expression)的複雜度
來做分類。

可以看到一個設計的方向是,大部分的music player嘗試把Expression設計成各式各樣,但是在function上卻是簡單為主。

在這當中,我看到兩個有意思的作品,一個是頭戴式撥放器。 一個是他的面板設計成指針的形式。


















這引發我的興趣,因為第一我是個懶惰的人,所以我不喜歡太多的線纏繞。所以我覺得把撥放器和耳機做再一起是一個好主意。

然而伴隨而來的第二個問題是,當我把撥放器戴在頭上時,我該如何去設定或操作我要的功能?
我想到的是,向時針一樣的設計,我可以靠著手指頭摸到指針的位置,而知道目前的狀態,簡單且直覺。所以我設計出以下的prototype。

如右所示,我可以把這個撥放器戴在頭上。

而如果我要選擇歌曲音量,我只要撥動長針調整即可。

如果要設定撥放、暫停、停止、關機,只要選擇短針即可。四個刻度對應四個不同的功能。

另外一邊貌似鐘擺的設計,則是用來選歌。

可以向前撥動,或向後撥動來選擇想要聆聽的歌曲。

如果想要隨機撥放的話,只要使其來回震盪如一般鐘擺般即可。

拉邦動作分析:

Space:direct Time: sudden Weight: light Flow:bound。

空間上來說,我覺得他是針對某一特定點和位置,所以是direct。
時間上來講則是瞬間動作,所以是sudden。
力道上則不用過大。
而flow因為整個動作被時鐘和鐘擺的概念框住,動作只能在一圓形範圍來游移,所以我覺得是bound。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第十三組 鳳甲美術館

台灣大學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 羅禾淋
台灣大學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 游宗樺
台灣大學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 張家綸

1.Video

2. 概念
由水波來表現回憶是一件有趣的事,在水波移動的過程之中,每個人彷彿經歷過去與未來,水坡的通道就像一條時空隧道,連接著過去,現在與未來
3. 心得與對組員說的話
游宗樺跨領域心得

這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大家一起完成一個成品。而且大家也都很盡責地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到最好。以前也有和不同領域的同學合作的經驗,但這一次更特別,因為大家要一起思考出一個有意義的成品。然後就可以看到大家都會先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去發想。而且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像,就是工程的同學都會下意識地從功能、實作難度等角度去思考。而設計的學長,則會比較從使用者的經驗以及抽象的概念去切入,覺得是一個蠻有趣的體驗。

游宗樺給組員的話

這個學期很感謝組員們的支持,感謝家綸架設很多機器以及開發一個與能在facebook互動的模組,以及感謝禾淋設計出一個模擬水波特效的系統,讓我大開眼界,謝謝大家!!沒有你們,絕對完成不了,很高興這次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合作!

張家綸跨領域心得
這一次是非常難得的經驗與跨領域的team member合作,禾淋學長是設計界的大師,這一次由禾淋學長開發互動效果,宗樺負責kidnet設定,這一次的合作感覺很完美

張家綸給組員的話
禾淋學長,很高興能與你合作project,能與國際級的大師合作感覺很特別
宗樺同學,感謝你的配合,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合作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第六組 | 流言 Metamorphic Message | final present

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所 M9810115 黃品甄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究所 R99922012 蕭喬尹
台灣大學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 R99944049 洪三權

1. Poster



2. Video



3. Photo





4. 概念

流言 metamorphic message

千百年來,人類透過口耳相傳,開啟了最原始的文化傳承,而語言在傳遞的過程中,跨越了多次輸入與輸出的心智轉換,逐漸變形與增減,形成各種面貌。在本設計中,我們認為以語言作為傳遞記憶的媒介,有趣的地方在於可變性與隨機性,隨著聽者本身的背景與想法,原始記憶會逐漸變質形成不同經驗,”流言” 即是以此概念發展的設計。

本設計以三個一組的播放/留聲裝置隨機分布在三個不同場域,使用者拉下裝置播放原錄音後,可以再留下新的留言並傳遞出去,讓留言在三個場域之間隨機流轉。隨著傳遞的次數原錄音會逐漸衰減,就像記憶會逐漸被忘卻,直到下一次被重新錄音時,記憶再次變得清晰,卻已變化成不同形態。

流言是結合多種記憶於一身的集體記憶,也是想像力的具體呈現,這種平凡的藝術可以讓許多人共同參與創作,並不斷翻轉形變,就像口耳相傳的美好舊時代,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因流傳而精采。

5. 心得與對組員說的話

(a) 黃品甄

我認為實體空間互動課程是一個很不錯的體驗,梁老師在論述方面很厲害,所學領域也與其他設計課程不太一樣,有點像科學結合藝術的研究,對我來說很新鮮,但這門課美中不足的部分應該在於期末作業的鬼擋牆,我認為在將論述轉為實務的過程需要透過案例分析與時間內化,因此從期中開始提了很多想法都只是在打轉,自己摸索也不太能在短時間內判斷概念的優劣,花了很多時間。

對於這門課程,我希望能提出兩個建議,我認為跨領域合作很值得嘗試,但在概念發想時會發現資工背景的同學對方法不熟悉,大部分都由設計背景的同學在帶領,在此我建議分組時每組至少兩個設計背景同學會比較適合,加乘效果才會明顯。第二點我認為在出期末作業前應該以大量範例來說明,因為平常所學的設計課程與互動設計所探討的領域不同,我們需要用更多例子來理解歸納,說真的這次作業真的有越做越迷惘的感覺,前期的概念發想真的花很多時間在自己尋找與定義互動設計的標準。

最後,我希望未來還是可以繼續這門跨領域的課,因為設計系可以跟別系所合作的課程不多,雖然累斃了,可是很值得。

給組員的話:

大家辛苦了,我覺得你們真的是不錯的夥伴,因為我對互動的不熟悉與任性的想法,讓你們陪我被打槍了好多次,謝謝Joy總是幫我檢視我那些莫名奇妙的想法是否符合老師的標準,也謝謝小三的技術協助,最後祝這次能展出順利,辛苦了!

(b) 蕭喬尹

一直游移在資訊科學與心理學之間,跨領域合作早就是家常便飯。
但和設計系的同學合作,在短短的時間內實際完成一組看得見摸得到的作品,
卻是在過去的合作中沒有的經驗。

或許是系所導向吧,在資訊系讀過的HCI work都是以Human-Centered Design為主,
強調著要解決某某問題,實用性不知不覺成了Design的最高原則。

而Tangible Interaction Design講求的重點卻不同。
從概念、從美學、從日常生活中細微卻又重要的每一點出發。
它沒有解決問題嗎?有。
樂趣、充實、感動,雖然與一般所稱的"實用"不完全相同,
但都是最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要用心體會才能發現細膩的變化。

都只學了兩種設計方式的半瓶水,因此從學期開始腦袋裡就一直在打結。
看似不同的兩種目標,卻有著類似的發想過程:跳脫現有的框架,創造新有的事物。
那它們的差異又是什麼? 又要怎麼產生這種差異?

經過一個學期的反芻,心中的答案好像隱約有了個雛型,
希望未來在學習資訊、心理、以及設計的路上,這些答案會越來越清晰。

給組員的話:

從一開始的題目一直到最後,我們真的走過了很多辛苦的路。
每次開始都要從上次的結論重新發散,最後卡死在一個小點,
腦袋當機的大家只好先解散,到下次討論再重複一次這個流程。
這種無止盡的"迷路感”,是以前作Project不曾遇過的經驗。

最後這一星期,也是瘋狂討論、購買材料、然後實作,
沒日沒夜的只想把成果作出來。
可惜最後還是來不及,系統上還是有缺憾,
沒有完整讓大家實際體會到我們想呈現的概念,
身為組裡的資訊人,有點愧對一起努力的設計人。

謝謝半路相識的品甄,也謝謝從大一就一直合作的三權,
這一路上有你們真好 :-)。

(c) 洪三權

這是我第一次碰設計相關的課程。跨領域學習不是第一次,過去曾雙主修過社會系,修課當初想說在社會系的跨領域人文經驗,應該能夠減緩跨到設計課程的阻礙,但沒想我太低估阻礙的門檻。

社會學的訓練讓我在課堂上跟得上老師的論述,但真要遇到自己動手實做,卻是困難重重。過去我受到的訓練,多是資料來了,盡可能從中歸納、推測結論,但很少有從無到有,生出一個有質感的成品。

從一開始提proposal,每個禮拜討論都在撞牆,幾乎有突破性的idea,大多是設計系的同學提出來的,時常為自己無法提出有建設性的idea感到挫折。

上完一學期課,我覺得勉強說學到一些招式,學習到如何用設計的理論和語言觀察物與人的互動,以及在抽象上如何設計互動的流程。但如果真要我再想一個有意思的idea,沒有其他人的協助,我還不大能從頭到尾再走一遍。

如果可以的話,會希望能在課堂上看更多的tangible 設計實例,雖然說這可能會限制想像力,但是我覺得會比較能從中體會理論,以及可以怎麼做設計。

給組員的話:

感謝兩位夥伴一起走過這一學期,一起撞牆好幾個晚上,不停打掉重練的無限輪迴,還容忍我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idea。

感謝Joey時常在我們一片靜默的時候,仍能自high炒起討論的分圍,維持團體的熱度。

感謝品甄時常帶來未曾開拓過的idea,還有溫柔而有質感的form,不用什麼機構就很美。

身為資訊人員,卻低估了展場的意外狀況,仍有一半系統搞不定,真的很抱歉。

第八組 OPEN SESAME






/概念說明
Open Sesame(芝麻開門)所要傳達的是一種大家分享自我的儀式,藉由大家一起開鎖的動作,將我們各自所認為最深層的寶藏,呈現出來與大家分享。同時,Open Sesame也提供一個讓大家展現自己的平台,可藉此來對每張照片來訴說自己過往的故事。

或許真的在十年之後,我們彼此還會帶著當時的那把鑰匙相聚,
除了分享這十年間獨自的生活點滴,也回憶此時我們共享的感動片刻


[王子青]
跨領域心得/
雖然以前就曾參與過很多小組project,但這是第一次和設計領域的人合作,整個過程真的是相當不一樣的體驗。尤其在討論的階段,每次的idea發想都會激盪出很多有趣的結果。也才知道,原來不同領域的人的想法還是有差異!我們的討論都可以像漣漪一般從一個中心點發散到各個不同的面向,這是和純理工科的同學討論時很難做到的。 而當我默默的在心裡盤算每個概念的可行性之時,設計領域的同學已不斷丟出更多的想法。使我在一次又一次的討論過程中慢慢學習到,原來讓自己的想像力盡情奔馳,找到一個最棒的概念,之後再去煩惱技術的問題,才能開發更多的創意潛力和可能。

給組員的話/
我現在已經開始懷念我們每週至少一次在系館或下午茶店的討論和聊天了QQ 謝謝你們陪我上完這門相當充實愉快的課,最後也共同完成一個我會很驕傲的向朋友們展示的作品! 雖然demo的時候沒有組起來,不過往另一方面想也因此我們可以再聚聚好繼續完成它了XD 如果沒有這個可愛的小組,我想我大學最後一個學期一定會遜色很多的!謝謝你們,也祝大家都有很開心很充實的未來~


[陳立翔]
跨領域心得/
我一直都認為人只要有想法,就可以變成一個設計師。但真正開始去針對某些主題做發想的時候,卻屢屢受挫,也讓我深刻體驗到我相當缺乏這方面的能力。與組員間的腦力激盪,是我在這門課學到最重要的東西之一。我們該如何一方面自由奔放的提出各自的idea,卻還要在失焦之前懸崖勒馬;當我們面臨到發想過甚,該怎麼去收斂成最重要的精華。這門跨領域的課程帶給我不少的啟發,很高興能藉由這門課體驗到我從未體驗過的設計發想流程,縱使在實作的部分差那臨門一腳,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學到的東西即是最彌足珍貴的了。

給組員的話/
不論是在系館、咖啡廳、下午茶店,每次開會討論都是充滿歡樂,而且大家也都相當的自我感覺良好,對彼此充滿的信心與信任,我很喜歡這種感覺。感謝大家包容我常常因為有事耽擱而在討論時遲到,還有常常莫名其妙講出一些無聊的idea,但也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信任感,讓我可以恣意妄為的講出我內心中天馬行空的想法:)。最後,就祝大家都有個美好的暑假囉!


[李冠緯]
跨領域心得/
這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很難得有電機、資工、設計的同學聚在一起完成一個成品。而且大家也都很盡責地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到最好。之前也有幾次和不同領域的同學合作的經驗,但這一次更特別,因為大家要一起動腦筋思考出一個可以work的成品。然後就可以看到大家都會先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去切入與發想。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我們在發想新產品的過程時,那個不斷被拒絕,又重新再來的過程。以往在工程領域最project,都是組員們覺得沒有問題了,大家就埋頭苦幹往一個方向去做。但是這次很不一樣,我們必須不斷的challenge自己,這是最好的設計了嗎?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想法,有真的從各個角度來challenge這個作品了嗎?而且我發現很有趣,就是工程的同學都會下意識地從form、function等角度切入。而設計的同學,則會比較從Expression和使用者經驗去思考,也是一個蠻有趣的體驗。而在過程中,要怎麼把抽象的Expression和複雜的function對應起來。應該是這一次創作最大的收穫。

給組員的話/
這個學期很感謝組員們的支持,願意收留我這個沒人要的。也很感謝大家願意把深奧難解的Arduino部分交給我負責。
很抱歉最後我沒有想清楚組裝的細節,造成當天無法以成品做Demo。但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會很懷念我們一起發想的、撞牆的過程。

很感謝筱媛,總是又快又完美的把各式海報、說明書設計完成,然後能夠給我們很多不一樣的設計思維(和內線情報)。

很感謝子青、立翔,每次都會負責想出很多好點子,和功能。

很高興這次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合作!

[黃筱媛]
跨領域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與別的系所的人合作,以往在設計的過程之中,我們總是負責構想概念,很多時候單只是概念是無法達成一件作品的,透過跨領域的合作,我們能夠理解現實科技上能夠做到甚麼程度,透過不同角度的理解與思索,能夠讓整個產品更完整,也更能夠與不同領域的人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討論的過程中,一開始必須花比較多的時間了解彼此,在足夠的了解之後,才能夠對彼此有信心,也相信彼此,如此一來才能夠做出好作品。

給組員的話/
嗨~組員們,非常感謝你們很信任我的設計,也接納它貴的要死,但是真的很開心最後我們完成了一件共同的作品,雖然我們本來並不認識,但我必須說我很高興認識你們並與你們同組!!!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第三組 | 說。秘密 tell the secret | final presentation

第三組 主題:說。秘密(記憶)

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 D99944001 甘泰瑋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所 R99922121 楊立德
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所 M9910306 蔡雙伃


1.Po
ster





















2.Video


3.Photo


















4.概念說明

人一生當中也許都曾遇到難以說出口或是連好朋友或自己身邊親愛的人都沒辦法分享的的秘密,而這些秘密的故事,因為無法說出口,多年來一直都將秘密深深藏在心裡。

這是一個秘密的出口與記憶埋藏。把秘密儲存在這裡。
就像一台留聲機可以把故事的聲音紀錄下來。

只有秘密能交換秘密。透過不同人之間的秘密告白,
在潘朵拉的盒子裡,秘密和秘密之間的混合、交錯、集合
分享自己的秘密,聽見別人的秘密。
發現…原來別人也有跟我一樣的秘密?
或者…發現別人的秘密?

Technology & Function
銀色的按鈕下(木箱內)有連動一顆按鈕開關,因此使用者按壓銀色按鈕的同時,會觸發按鈕開關。而手搖桿的根部因為延伸至木箱內,我們便安裝了一個力臂於延伸的部分上,當使用者搖動手搖桿的同時,力臂便會觸發木箱內的微動開關。我們利用軟體Processing連接Arduino單晶片,可以不斷地讀取這兩個開關的訊號,當開關觸發(高電位訊號)時,我們便透過Processing軟體中的Minim函式庫給予開關觸發相對應的功能,即錄音與放音。

Interaction &Expressional
「秘密」留聲機分為錄音與收音兩部分,在留聲機木箱的上方有一顆銀色的錄音鈕,木箱的右側則有一個手搖桿。
使用者在按壓住銀色錄音鈕的同時,留聲機會觸發錄音的功能,並有黃色的LED指示燈,而當使用者在順時間搖動手搖桿數下,留聲機會隨機播放一段別人錄製在留聲機的秘密留言。

*做自己的「秘密」留聲機,可至http://goo.gl/SbB5D下載Processing程式碼!

5.跨領域學習心得/M9910306雙伃
關於本課程,我其實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觸到所謂的互動設計,跨領域合作對我而言,一直都是一個挑戰。
兩個不同領域的人要共同創作一件從無到有的作品,首先就要互相交換想法、腦力激盪以及評論對方,否定反駁等等,就在這樣的迴圈中不斷尋找出口。
表面上看起來實無進展,但是藉由對話和表情,慢慢了解對方的個性和思考面向,也許到最後還是作業的問題一堆沒有解決,但是在對談上卻可以漸漸理解對方的意思傳達。
這是在設計過程中的發現的變化。
另外,我覺得老師的課堂教學很認真很仔細,原本會有些對互動設計的質疑和問題,上了半學期的課程,以及完成作品後,慢慢地改變自己對於互動設計的看法,發現情感設計對人的重要性,會認真地觀察每個動作背後可能所代表的特殊含意以及可能會對使用者產生哪些感受,
對於無論是設計一件平面、產品或是影片等等,覺得都要有人的存在,和人之間有所互動做結合,這是以前比較少思考的部分。
另外,外型的設計是很重要的,因為它的第一印象會指引人們去如何操作使用,進而讓自己的觀察更敏銳的看到我們身邊周遭的事物、它的外型是如何被我們所運用。
良好合作的前提是先有明確共同的目標。但是找到這樣的共同目標又是一個問題點。因為不了解技術的範圍,所以設計者在思考上會產生另外的思維,可能太天馬行空或是被既有認知所侷限。
我想無論是跨領域或是和同領域的人合作,因為每個人都是個獨立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方式,只能說每一次的合作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新的學習。
重點是自己有沒有從中學習到甚麼或是獲得不同的經驗,也許更瞭解一些互動的設計等等,以自己來說,覺得因為要製作造型,我們需要一台便宜的古老留聲機來拆解,
在尋找物品的過程中,除了在網路搜尋,還跑到三重的平日跳蚤市場、骨董雜貨店,發現台北有許多有趣的新鮮事物,讓自己對於台北這城市又多了一份認識。
再加上自己不擅長造型設計,在互動外型上十分苦惱,最後還去請教工設的同學們、婷婷,得到了不同方面的幫助和解答,順利完成自己第一件木工作品。
今天聽到一句話,跟自己競爭,跟別人相處,這句話是一位人際關係老師所說的,我覺得很受用,我們都在過程中互相學習,可以用來重新反思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來對應跨領域可能會有的障礙。

6.給組員的話/M9910306蔡雙伃

Dear DK學長、Leader,很開心在實體互動設計課程中認識你們,與你們共同合作,進行創作。
在一開始的討論到最後幾次密集的討論之中,可以發現兩個不同領域的人互相在探索與尋找合適的溝通方式以尋求交集、共同目標。
在討論過程中,DK學長也分享了許多有趣的經驗和其他互動作品,以及他寶貴的萬能工具箱,不過他說:我還有最貴的沒帶來!(我猜可能藏在家中的保險箱裡吧!)。
有時候,我看到很特別的零件還會很好奇的問學長和Leader,你們都很樂意分享知識給我。
Leader,別看他很man的樣子,其實是一位很細心的男生,可以從每一次討論結果中,他還會再去多用不同角度和想法讓主題有了不同的方向。
偶而在討論過程中,你都跟學長有時候在討論中會互相開玩笑,你們的活潑和幽默也讓整體氣氛多了一些輕鬆和自在。
在期末發表的前一個禮拜,我們的互動的造型還沒有成型,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跟老師一樣晚上也沒有睡好,再加上自己本身對於造型專業設計上沒有太大信心和迷惘,
但是還是會很想要好好努力做好FORM的設計,希望盡自己的能力去達到我們的作品所設定的方向,同時,也很謝謝你們也願意給我加油和信任,讓我可以完成作品的造型。
也謝謝你們在技術與程式上的努力和認真,讓這件作品可以真的working,讓作品可以與人互動,使這件作品有了情感和生命力。
最後,還是要說聲辛苦你們了,很高興可以與你們一起合作。

第九組 | S E C R E T S | final presentation

工商業設計系碩班 M9910108 彭群雅, 資工系 B97902013 鄭達陽, 資工所 R99922059 廖航緯
















----------------------------------------------------------------------------------------------
Video




Picture






















































Concept
S E C R E T S
還記得嗎? 在天冷的時候我們總愛對著窗子哈氣,寫下自己的祕密。
哈出來的一片霧氣我們才得以留下屬於我們自己的訊息。
有人偷看到你留了什麼嗎? 訊息隨著霧氣來的快去得也快。
寫下了什麼? 秘密留在心中 還是 下一個人哈氣的時候會看到?

Expression
1.借喻”哈氣以寫字”的這個動作情境。
2.當訊息留下恆久如石刻於板上的銘文,是為記錄。反之,稍縱即逝的訊息隨時間一但消失了,是為”祕密”。
3.訊息將會如霧氣般消失,裝置保有不同祕密的重疊軌跡,可以被找尋或是過一段時間短暫再現。
4.當訊息存在的時間有限,無人看到將會成為自己心中祕密,有人即時關切看到則得到這寶貴的訊息。人與人之間是否互相關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5.具有生命力的訊息,訊息的稍縱即逝及有限而強調其寶貴性,訊息板將依據是否常被留有訊息的關切性而改變狀態,若太久沒使用者留留言,訊息板則如實體東西擺置過久長灰塵概念,使用者可直接留下訊息而較難消失。

Expressional
留下訊息:
1.使用者藉由哈氣這個動作才得以在區域範圍內留下訊息(用手指畫寫)。
2.不同使用者可同時對訊息板哈氣留下訊息。
3.訊息將只保留30秒則消失,等待其他的訊息。
讀取訊息:
4.若下位使用者對曾經被留下訊息的區域哈氣,則會出現淡淡的訊息軌跡,同時,使用者也可以再次在此範圍留下訊息。
5.過一段時間,許多訊息的軌跡同時微微浮現,將依據訊息留的時間新舊而明顯與否。
隨時間而狀態改變:
6.當時間超過10分鐘都無人留下訊息,訊息板則會轉為暗灰狀態(表灰塵累積),此時使用者留下的訊息將會如實際現象不易消失,保留2分鐘。
7.當一天過去,所有訊息則會消失殆盡,重新開始。


------------------------------------------------------------------------------------------------
跨領域心得
彭群雅m9910108

這次很高興能夠透過這堂課與其他系同學合作,每組都是由資工或網媒同學再加一位我們設計的學生,好處在於完成每項作業的過程中大家都可以各司其職發揮專長來做到最好的成果呈現,雖然過程中的磨合是辛苦的但最終能看到成果完成就覺得很欣慰。記得每次過程討論同一件事,設計學生與資工學生的觀點非常不同,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都用自己的語言來理解表達一件事情,透過轉譯了解對方想法,一旦理解了彼此的語言就可以完成全面性的考量,像是設計的學生可以提供思考概念與如何實現的整個雛形,資工同學們也可同時思考要如何克服技術面問題並且作出系統操作原型。


給組員的話
彭群雅m9910108

我覺得這次跟資工同學合作非常的愉快,像學設計的學久了許多人都會認為設計人很不切實際,可能提出太超過技術能達到的範圍而自己也無能為力去實體化,這次有資工同學的一起合作有種覺得設計出的產品終於完整了的感覺。

-----------------------------------------------------------------------------------------------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第十二組-INTOUCH -final presentation

 INTOUCH (有變更產品名)

B96902048  黃光世  B95701241  高新綠  B96902060  張力兒  M9910117   林岑縈







 INTOUCH                                         林岑縈/黃光世/高新綠/張力兒
記憶。痕跡。溫度。

我是用什麼樣的溫度存在你的記憶中呢?

那些說出的沒說出的噓寒問暖

是否真的能讓你感覺到我手心的溫度?

關心的痕跡緩慢累積能否跟的上消去的速度?

熱熱冷冷的溫度,在心裡劃下記憶的曲線
記憶中的溫度,是暖還是冷?

每一個木盒會有四個小方格,每一個小方格代表著一位朋友,當使用者按壓一次方格,就代表關心朋友,而朋友端也會有一個一樣的木盒,上面有一格對應到該使用者的方格。
使用者在按下方格時,同時會觸發底下暗藏的按鈕。當一個方格被按壓的次數累積到一定程度時(5 次),該方格的顏色會變得越來越紅,在另一邊朋友的對應方格則是溫度會越來越溫暖。若是過一段時間(十分鐘)都不按壓方格,該方格的顏色會偏向藍色端轉換一級,朋友的對應方格溫度會下降。
顏色分為五種程度:紅、淺紅、白、淺藍、藍,溫度也分為五種程度:熱、溫暖、室溫、涼、冷。
我們想要利用溫度和顏色的變化,呈現人際互動的頻繁程度。利用顏色表現使用者關心對方的程度,溫度表示對方關心自己的程度。而使用者除了可以明顯的在視覺上看出自己對別人的關心之外,在按壓按鈕的時候,手指同時也會感受到代表別人對自己的關心程度的溫度。所以方格有可能看起來色調很暖,摸起來也很軟,也有可能會有看起來色調很冷,但是摸起來很溫暖,或是看起來色調很熱,但是摸起來很冰涼的不協調的情況,感官的協調性同時也呈現了兩人關係的對等程度。


-跨領域心得-岑縈
只能說我很幸運。跨領域的組員都相當盡責,會給自己一個標準,不會草率行事。我還是相信跨領域需要一起討論,一起執行,雖然有人認為跨領域應該不互相干涉,可能比較好,但是只要hold各自專業領域的堅持,是件好事,因為字面上畢竟有個字,如果跨越,可以互相學習成長,何嘗不是件好事? 我們花費很多時間在討論,想要達到每個組員都喜歡的concept,中間花了非長久的時間,相信每一組都一樣吧,這應該是最辛苦的地方! 而我還是想建議一點,一組裡面設計只有一人,會讓設計有點吃力,至少兩位,才能分擔設計方面的loading。在資工那邊,其實學到滿多東西,也透過跟祖員聊天,知道他們的生態,因為平時設計就很小圈圈,某個程度而言,跟資工一樣,也宅。

-給組員的話-岑縈
光世:
一開始想說你好嘴砲喔!不過後然發現你相當非常盡責,也有屬於自己滿獨特的想法的,會直言,也會想把事情做到好,跟想像中也差太多。
力兒:
只能說遇到同鄉也太開心噎~我覺得你動腦很快,會馬上給feedback這點很不錯,對於每個想法都會加成上去,是位好brainstormer,然後捲捲頭髮好酷。
新綠:
脾氣好好小姐,很會體諒他人,只能說新綠很可愛,很常稱讚、給人鼓舞耶!也謝謝新綠lab剛好有在做致冷晶片,才能有這次作品的產出,我很喜歡致冷晶片,希望你們lab未來嘗試更多好玩的應用囉~!


特別感謝:
小黑學姐品甄跟我一起討論出風口造型。



-跨領域心得-力兒
 
 
這門課學到很多東西,除了課堂上教授的知識之外,也從實做和大量的討論中學會比較深層的思考還有如何視檢自己的作品,尤其在最後一堂課看到所有的作品展出的樣子,突然領悟到跨領域合作的價值(我承認以前確實是不太能理解...),因為跟以前看系上的課期末報告發表的情形比較,加入設計領域的人才,真的會讓原本硬梆梆的作品增色很多。這次合作很感謝同組的各位,包容我的臭臉,雖然大家身上作業債都很多,但是還是願意抽出這麼多時間一起生出的idea,而且到後面我有點擔心我們可能會吵架,幸好最後都沒有,作品也完成了。另外也要謝謝老師們和助教們,準備課程之餘還願意和我們私底下討論作品,大家辛苦了!
 
-給組員的話-力兒 
岑縈:
真的很謝謝妳願意和我們一起合作,一次要應付三個常常不知不覺講起資工梗的資工人,而且每次討論我們都直接預設在我們系館害你要三更半夜跑來跑去。你真的很好相處,討論的時候聊天聊得很開心,也願意包容勢力龐大壓倒性的資工觀點不會發怒吵架(只有一個設計系的人好像真的有點孤單?)。不只覺得你是個有趣又可愛的人,也覺得你設計的東西很棒喔!
 
新綠:
雖然你平常有很多事情要忙,過著東奔西跑的爆炸生活,但是從來不會找理由裝死或是發脾氣,總是很認真盡責又很有精神的參與作業討論和製作,尤其最後幾天剛從美國回來就把你拖來開始爆肝生活,真不知道你是怎麼撐過來的,學期結束記得要找時間放假喔!對了,也要順便感謝不在修課名單上但是卻幫了我們很多忙的木木,這是不是以後修課都要找你的意思呢?XD
 
光世(打本名好不習慣):
你真的很適合實作型的作業欸!甚麼東西拿起來都可以很快的學會,這次作業如果沒有你可能爆肝就不只三天了吧。雖然仔細想想我老是一直在重作好像都是你先提的,不過也謝謝你願意忽視我的臭臉然後在我每次重作完的時候給予正面的回饋,我承認最後真的有越變越好啦!
 
-跨領域心得-光世

其實就資工的角度,這門課讓我們學了不少。不管是設計、電路、機構、材料還是團隊合作,其實在資工的四年都沒有什麼接觸過。
不過反過來講就是其實資工背景在這門課其實沒啥用。我們除了寫寫arduino的code以外,絕大多數的部份在還沒作出來之前是沒
有辦法正確估計難度跟可行性的,不過我自己是挺喜歡這樣胡搞瞎搞的去摸索跟學習啦。團隊合作部份則是希望能夠再多一點,或許
期初的作業就可以先嘗試多人合作,這樣彼此的默契或許比較有充足的時間去醞釀。
 
 
-給組員的話-光世
 
能夠跟你們一起同組真的是很特殊的緣份,尤其是好幾次討論我都以為我遲到結果我都最早到這件事實在太妙,一定要拿出來講一下。
另外你們幾個人跟我一樣都很不會照顧自己,尤其後面幾天也都睡太少了吧。抱歉我脾氣暴躁得很,跟我同組還真是辛苦你們了。其實
很期待我們各自捍衛自己的理念然後大吵一架,接下來又一起用力的把東西生出來,好話我不太會說,大道理也沒啥好講,總之,
 
祝大家有勇氣去走自己的路!


-跨領域心得-新綠

這門課真是大學修過最有趣的課之一!平時在固有的領域對於事情會有既定的看法;例如從要做出新的東西會立刻會去想要怎麼implement功能,立即以可行性的角度切入。這門課從設計的角度出發,發現自己原本思考模式很侷限於單一層面。人的情感與記憶雖然是抽象不可觸摸的東西,但產品設計若能加入考慮,能夠觸及使用者深處的認同感。從這門課與組員不斷的討論,體驗到跨領域的價值;每個領域都有習慣性觀看界的方式,若能透過不同領域的激盪,能夠跨大每個人思考的範疇。很幸運和三位認真又負責的組員一組,透過不斷來回的討論過程最後訂了一個方向,最後實踐過程雖然辛苦,但最終能看見作品實體真是很感動!


-給組員的話-新綠
岑縈:
謝謝你願意跟我們一組!辛苦你要跟三個宅氣頗重的人溝通討論XD每次討論你都能從形以及設計的角度給予不同的input,對於最後的呈現幫助真是非常大。還有覺得你好可愛喔 >////<

力兒:
真是認真負責的好夥伴,很開心這次又有機會跟你合作 :)力兒常常給出超棒的idea, 最後implement階段更是看到哪裡有需要就立刻幫忙,非常感動!另外是在安排電路元件位置的過程中看見你的細心,把一堆東西成功塞進去真是辛苦了Orz

阿光
還好有你對於電路的sense最後才能把東西兜出來,覺得你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謝謝你常常協助大家遇到的瓶緊,常常你一來冏境立刻得救!XD還有我要為我的那台製造怪bug的爛筆電向你道個歉...
-
最後,還是要再謝謝大家一起的合作,從你們身上都學到很多。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大會表達自己想法的人,卻又對於一些事情有莫名堅持,真是蠻冏的...另外,最後幾天趕工臉常常很臭,態度也沒多好...要感謝大家的包容,大家都辛苦了,要找時間好好休息喔:)

 


第四組 FlowBum

FlowBum組員:

網媒所R98944001莊羽柔、資工所R99922022黃莉婷、網媒所R99944024邱豊喻

影片:

User Film-


Concept Film-



照片:






概念說明:

時間是流動的,從不停留。回憶在時間的經過中點滴的累積起來。
隨著時間過去、擱置而沒有時常回憶在我們腦海中慢慢的流逝,漸漸的變模糊
在我們回想過去時,回憶就從心裡的深處慢慢浮現、慢慢變清晰,像跑馬燈般、一幕幕在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可是,不管回憶再清晰,都不是真實的當下,都和我們有段跨不過的距離。
從以上角度發想,我們聯想到 “”也同樣具有流動的特性,因此決定要藉由水來呈現這樣的概念:FlowBum (Flowing Album)利用水將「流動」的時間和回憶表現出來,並藉由撥動來喚醒回憶,讓它漸漸浮現在我們眼前。
流動的水帶出又帶走照片,就好像流動的時間帶出了令人感動的時刻卻又帶走這些當下;我們會遇見無數個時刻,卻不能使任何一個停止。(畫面是「現在」,回憶出現在每一個「當下」)
流動的水帶出又帶走照片,就好像存在於我們腦海中的回憶,當我們越久沒有去回想、重新檢視,這些回憶也將慢慢變得模糊、不再像當初一樣清晰。(畫面是「腦海中的回憶」,回憶漸漸流向心的更深處、心理上的距離變遠)
流動的水帶出又帶走照片,也像是我們在腦海中回想回憶時,依序想起生命中喜愛的好幾個片段回憶。我們不能使時間停留,但卻可以花上一些時間,好好回想某個珍愛的回憶;這時照片停止往前移動、在畫面的中央漸漸放大、到占據了整個畫面,如同回憶重新從腦海中浮現,占據了目前的心思。(畫面是「我們目前的心思」)
當回憶浮現時,虛擬抽象的記憶藉由實體的水浮現出來,影像折射投影至上方水中呈現,確實在眼前卻又無法真實的碰觸:我們所碰到的只是水,會光影的折射,表現出回憶儘管再清晰,仍然無法真實的碰觸的本質


跨領域學習心得:

網媒所 R98944001莊羽柔

我覺得這次的實體互動設計的期末相當的趕,應該算是我參與過的展覽最趕的一次!感覺這樣規模的作品應該至少要有一至兩個月的準備期才能展覽,但這次卻是要我們必須在兩三個禮拜就趕出來!有點讓我回到了以前大學時代每學期期末展時沒日沒夜趕作品的感覺,只是一起設計的人變更少了!其實我也沒有特別跨領域所以也沒有什麼跨領域學習的感想!也許是因為我大學是設計系的,研究所轉來唸網媒所,我本身一直以來就是個已經習慣跨領域學習的人!這次剛好碰到老師開這門實體互動設計的課程就覺得相當有趣,因為我大學時剛好都是在玩互動設計相關的作品,而且在網媒所難得碰到跟設計相關的課,怎麼可以不修呢?不過我現在有點後悔我在課程的一開始就跟老師說我是設計背景的!畢竟還是有點想跟台科的同學合作與學習,因為領域還是算很不相同,就算都是設計,設計也是有分類別的!我以前是屬媒體設計類的,還是比較偏平面和多媒體這類的設計,我反而覺得在互動領域這塊其實懂得跟網媒所的比較接近!而台科的同學大多都是產品設計類的,在實體expression部分我還是需要多學習的!最後,如果老師下學期還有開課,我的建議是一組應該要有4個人,兩邊領域至少要各2才對!
--------------------------------------------

網媒所 R99944024邱豊喻

對於互動設計的課程一開始是完全沒有接觸過,也對於"實做"出一個作品很陌生,
畢竟資訊相關的課程大部分都是在螢幕上展現成果,也是藉由滑鼠鍵盤來和電腦溝通,
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簡單制式的溝通。
課程初期真的是不知該如何吸收老師上課的內容,所舉的範例和一些大師的分類方法
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不過該如何分類如何把範例套用在更多更多的產品上,真的是毫無頭緒,
只能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分類,不過在初期大家所分享的作業裡面體會到老師上課所教的,
一個意念,一個印象發想成一個實體的設計作品,雖然不見得都是很別出心裁的點子,卻
也可以透過成品感受到設計者的理念與想法。
再開始分組進行期末計畫一直到結束的這段回憶,算是又愛又恨吧,因為不斷的發想出新的點子
,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想像設計出來的作品,卻也必須接受砍掉重練的命運,也因為這次期末計畫的
時間太過於短暫,要在這中間找到設計發想和實作的平衡實在是很困難的事情,成品也必須往能越快
實做出來的方向進行,如果再上一次課會希望老師再前面幾堂就分組完畢也提供同學方向讓同組間能
先約時間討論,讓一些好的點子能藉由不斷的討論發想產生和保留下來。
--------------------------------------------

資工所 R99922022黃莉婷

我很喜歡這門課,從一開始聽老師介紹很多設計的概念(在台下有點搞不清楚狀況),到開始發想form、expression,到最後的final project。
可能因為不是設計背景出身,聽老師說一些設計的概念和原則時,很容易有似懂非懂的感覺,不能很快的抓到「感覺」;但我覺得從小組的互動和一次次proposal及和老師、助教、學長們的討論當中學到很多。
學到不同的人看事情會有不一樣的角度:是功能面重要?還是expression重要?以往資工系統的訓練可能都比較偏「技術」,這次必須同時考慮到情感層面是一個不容易但也有趣的挑戰。
好的點子很重要,但好的點子的發想並不容易。有了點子,也要學習說故事的能力、要使用什麼技術…等等。雖然製作期末作品的時間非常的趕,又一直被不同的人輪流reject :-P,但其實很謝謝這些人給了我不同的思考角度,提出了一些我沒有想過、或考慮過的事情,甚至幫忙我justify我的想法設計,發展出一套完整的故事。
這是一門做中學、討論中學習的好課。建議下次開課的話老師可以早一點提出「如何brainstorming」的議題,透過實地的發想討論,往往更能驗證或體會一些設計的原則和經驗法則的道理在哪。:o)
--------------------------------------------


給組員的話:

網媒所 R98944001莊羽柔

很難得同一組的組員竟然都是同LAB(CMLAB)的,在找人與溝通上是蠻方便的!就是辛苦大家題目一直修改砍掉再重來,不過我是還蠻習慣這樣的啦,可能是以前的環境使然!這次的時間相當的少,能做到這樣我是覺得我們都已經很盡力了!我的建議是有時不要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什麼技術比別人弱之類的,要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只要對它有信心它就是一個好作品!然後,介紹時盡量不要別人都還沒開始玩自己就先透露我們的bug在哪!因為不是所有來看的人都是資工背景的,懂得bug的難易度或卡在哪?在設計的角度裡,沒有所謂的bug,僅有做好或沒做好兩件事而已!!最後要說,大家都很棒,拍拍手!
--------------------------------------------

網媒所 R99944024邱豊喻

喔耶~~~終於完成作品也展覽完了!!很高興其他同學對於"我"的照片這麼感興趣,
接下來還有把作品改成鳳甲美術館展覽的工作,很高興能跟大家一起合作,雖然感覺上是改改
flash上的照片都屬於我的部分,不過我相信應該不會只有這些的,接下來也請多多指教了!!哈
ps;大家都這麼熟了應該很know me,可以的話請約下午討論!!XD
--------------------------------------------

資工所 R99922022黃莉婷

謝謝我的組員容忍我肚子餓的時候就會容易生氣XD;很mean又喜歡一直換題目推翻之前的東西(越是被Jones打槍就越想想到一個Jones會拍手稱好的東西 XD 到後來就禁止我去找Jones討論免得期末根本都做不出來 XD);告訴我有時候要堅持自己的想法、發展的更好,而不是很容易就想放棄想新的;等等。
羽柔設計方面真的很厲害,影片海報以及整個壓克力木箱的製作多虧有妳;鯉魚則是默默吃苦耐勞卻要不時被我抱怨,sorry~
大家辛苦了!
--------------------------------------------

第十組 WISH EGG

WISH EGG
Group 10
M9910112 劉師豪(豪哥)
R99944015 林書漾(漾漾)
D98922009 吳昱霆(凱文)




Design Concept
人的一生中總是不斷的許願。我們在生日的時候許願:希望身體健康學業順利;我們在過年的時候許願:希望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們在任何有需要的時候許願:希望考試過關、希望工作順利、希望論文能夠投上好的期刊、希望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希望餐廳不要太多人……

我們卻總是忘記自己許過的願望。記不起來去年生日許的願望;記不起來半年前跨年許的願望;記不起來上個月開學許的願望;甚至可能記不得昨天晚上許的願望……

每個願望都能代表許願當時的心情。聽到當時的許願的聲音和內容,就會想起當時的一切一切。因此若能記錄每個願望,就能品嘗各種美好或苦澀的回憶。


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們設計出了許願蛋WishEgg。WishEgg除了能將願望記錄之外,還將許願時的姿勢與願望連結。許願時握著蛋的姿勢可以表達當時的心情,也能當成觸發回憶的方式,因此掌紋加上願望就構成了我們發想的主軸。使用蛋的外型除了是有孕育願望的概念外,蛋型提供的好的Tangibility其實才是我們最想要的。我們希望這個WishEgg可以被放在書桌或是任何顯而易見的地方,讓人們看到他就想拿下來把玩一番,而進而達到主動去回憶的目的。畢竟提供與人好的互動方式以及吸引他們主動使用,才能讓人們多享受回憶的樂趣。

基於以上種種的想法,我們完成了這顆許願蛋WishEgg,希望他能帶給我們更多回憶的樂趣,細細品味屬於自己的每個人生劇場。



Techniques





What we have learned!
師豪 -----
在tangible interaction design這門課第一次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組員的重要,因為資工和設計不同的領域不同,所以跟自己領域有關的東西都必須要自己做到好,因為組員也很難幫到你,遇到瓶頸的時候壓力就會比較大,一開始在想互動點子時就遇到很大的困難,所幸資工同學的有情相挺,想到不錯概念,才有辦法度過難關。
其中遇到接電路、機構、這些資工和設計都不擅長的部分,也一度以為做不出來概念要胎死腹中,但最後靠著資工同學不斷的測試及修改電路,終於做出可以實際操作的模型,真的非常感謝他們。雖然這門課很重,但相對的也學到很多別堂課學不到的經驗。其中當然要感謝助教和老師在課程上不斷的刺激我們想出更好的想法,以及班上同學的互相幫忙,我們才能感受到把構想實現的喜悅。

書漾 -----
實體互動設計這門課的學生來自兩個看似不相干的背景 — 設計與資訊,
但在這門課從最初到最後,我們都感覺得到的確有些不一樣的好點子,
兩個領域不斷討論之後,就這樣浮現了!
在這門課裡面我最大的收穫是"要做什麼,比怎麼做還重要"。一個好的點子,再難也值得一做,一個不好的點子,做得再好也無法點亮大家的眼睛。因此,這門課的內容大部份在闡述設計的方法,也透過分組來試圖設計出有趣的點子。
我學習到在設計一個產品的時候,要注意到動作,也要注意到形,也要注意到想表達的故事。譬喻的引用有各種方式,借用名詞或動詞都不錯,但要是兩者都借用則很可能侷限在一個不必要的框架中。而設計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要讓使用者覺得新奇有趣或好玩。一個有趣的設計,若是大家討論下來都一致認同覺得很讚的,那應該就是很讚了!這門課也教我們如何實作,用微電腦控制板寫寫程式,配上電路,就可以很簡單的實現想做出的效果。
跨到不同的領域學習,覺得資訊與設計的合作實在是可以激盪出很多很棒的點子,好點子的產生說容易也不容易,說難也不難,就是要願意花多一些時間去想,想到好了,再努力做出來,就會是個很棒的產品!

昱霆 -----
Tangible Interaction Design這門課應該可以算是從小到大上過最特別的一門課。 從大學開始念資工系以來,上的課全部都是以資工的知識為主。因為這樣的學習背景,在拿到一個題目後,想到的幾乎都是功能面。例如在第二個Studio Action做音樂播放器時,一開始根本無法跳脫,想的都是怎麼把所有功能都塞進去。幸好在老師的上課中以及和同學的討論中,慢慢變得比較有產品設計的Sense,了解到功能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就這樣學習到了所謂Form、Expression、和Metaphor的觀念,從做中學習的方式相當的有效,可以實際體驗用不同角度去看世界。最後在老師的提點下也知道怎麼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以及不要太過的道理,經由這些累積才能順利做出令自己滿意的期末專題Wish Egg。(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如果會問別人哪個好,就表示自己覺得哪個都不夠好)
除此之外, 和台科同學的一些交流, 聽他們的想法以及看他們報告的方式也非常有趣,會覺得我們的腦袋裡好像是裝著不同的東西。不過在最後Term Project合作時,會發現大家能各自在擅長的領域各展所長互相彌補和合作,真的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我想我真的在這門課學到很多東西,不僅是設計的概念和背景知識、要注意的事項、電路的實做、思考的邏輯,還包括與人合作的過程!


Words for team member :)
師豪 -----
實在是太幸運修課遇到兩位聰明又幽默的組員,Kevin寫程式和抓bug超強,每次遇到問題他都能一步步找出問題的癥結;而且時常又能想出超有趣的冷笑話,讓現場氣份歡樂;漾漾超有創意的想法讓我們從一片愁雲慘霧中帶領到光明的前途;超有耐心的解決線路問題,讓原本五倍大的線路神奇的縮小成可以塞到蛋裡的大小,實在是太神奇,太感謝你們了,夥伴!!

書漾 -----
這次很幸運跟兩位實力堅強為人又親切可愛的同學同組,Kevin學習新程式的能力超級快,也知道很多技術; 由豪哥做出的海報、投影片跟短片都是一流的美。討論的過程中也是有遇到瓶頸的時候,但在老師指點一下之後我們算是很快的抓到感覺,一下子想出三個大家都覺得很讚的好點子!

昱霆 -----
很慶幸的修這門課時和兩位非常棒的組員一起作期末專題!漾漾總是能夠提出很多很棒的想法。在和大家的討論過程中她總是能親切有耐心的清楚表達自己的創意。豪哥則是美工能力超強,能將所有美術相關的工作做到最好。有很棒的組員再加上老師耐心細心的提點,在完成作品的時候讓我有一種和夥伴完成夢想的熱血感覺。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第七組 SHY TREE

SHY TREE/害羞樹

Group 7 R98922022 李奎翰 R99922148 陳瑋儒 M9910103 蘇品嘉

Demo Video:








Design Concept: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忙碌,沒有人會整天都可以打電話或接手機,也不可能有人會整天都待在facebook或是msn上面,如此常常會遺漏掉親朋好友們所傳遞重要的信息,例如好友想要約妳一起出來吃飯、父母親想要你回去與他們聚聚等等,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慢慢淡化。

本組想透過一個簡單的互動裝置來解決這問題,以聲音的形式保留任何親朋好友想要傳遞給使用者的訊息,並吸引使用者注意,讓其可以在有時間時回去瀏覽,進而能夠回顧與親朋好友的關係。


Form:





此裝置由四片弧形木板所組合成,並排列營造出一圈圈彷彿年輪般的意像,透過木板跟年輪的意象,想要表達出有訊息隱藏在年輪之間,而且越內層的木版代表越舊的時間概念。

此裝置各木版皆可以個別收縮,當木版為打開狀態時代表害羞樹對你敞開,並沒有訊息隱藏其中;而每當有一個訊息想要傳送至使用者,就會有一片木版收縮起來,代表著害羞樹把訊息藏起來了,害羞的緊緊抓住,需要使用者去把它打開才能獲得訊息。

Interaction:

每當有訊息想傳送給使用者,木板就會依序由內而外地向內收縮,一個訊息藏於一片木版,如此使用者可以清楚了解有多少訊息藏於其中;而使用者要接收訊息時,只要把木板向外剝開,就可以依序接收深藏於此的訊息。

透過訊息深藏其中的概念,此裝置想要使用者利用剝開一層層年輪,一層層地向內探索,慢慢向前回顧親朋好友想傳遞的訊息。

LMA – Direct, Light, Sudden, Bound

Techniques:

利用Kmote無線感測器來偵測各木板狀態,並與筆電無線連線且交換訊息,再透過筆電來接收、播放由親朋好友想傳遞的訊息。

Reports on What We Have Learned:

R98922022 李奎翰

這次透過和設計系的蘇品嘉一起合作,才發現做出一個像樣的作品是需要花多少的心力,最讓我獲益匪淺的是一開始的腦力激盪,常常會有很多有趣的主意意外的產生,而且過程也令人感覺有趣。再來就是實作的問題,技術和成本與想要達成的目標存在著差距,如何在中間取得平衡,或者是減少其中的差距都是需要考量的。另外,成品背後的故事、涵義以及理論常常是之前所忽略的,透過這學期的上課學習到了不少,相信之後對於的作品都會有更全面的考量。

R99922148 陳瑋儒

平時課程皆為理工理論及實踐,看到有互動設計課程,覺得設計類課程很少遇見,就加簽課程了。

課程中學習了許多設計理論,並佐以成品或實物講解,讓我學到很多;以往於藝術以及許多產品等,常常會想不透其美或是道理在哪,而透過課程的學習,我漸漸能領悟其道理,舉例來說,一般的舞蹈其動作的美來自於對比,快與慢、輕與重等等,這種對比所造成的焦點就是美的來源,如同畫一般,畫也常常利用色彩或是空與滿的對比來塑造焦點。

而課程的另一個重點:實作一個成品,於其中我也學到很多,由於此作業需要非常大量的討論,讓我慢慢的了解到設計背景的同學其所擁有的很多技術、以及思考的方式等,也了解到了於合作中,設計與技術的妥協是必要的,很多時候設計可以天馬行空,最後成品卻還是得受限於技術,所以如何讓設計與技術完美的結合,也是讓人玩味的地方。

M9910103 蘇品嘉

這次的互動課程一開始就感到非常有趣,可以跟學習不同領域的同學一起上課。討論過程中,發現常常自己以為很簡單的東西有可能技術很難達到,有時候覺得很難的東西卻用很簡單的方式可以做到。讓我感覺的自己看的東西太少了,以至於有時候想法會不切實際。透過這次合作雖然不能說懂得非常多技術類的東西,但是很開心的是認識了一些新的東西,也讓我了解大家不同的想法。由於大家是學習不同領域的所以在討論上要更有技巧、更有耐心、表達的也要較完整,所以我覺得在團隊溝通上也覺得進步了一些,因為自己以往常常無法完整表達概念或是想法,很高興有機會可以與台大的同學合作。

Feedback to Others:

R98922022 李奎翰

感謝設計系的蘇品嘉同學,常常都要從很遠的地方而且花了不少時間來一起討論,而且幫我們設計出很好看的作品,此外還為了我們的作品奔波真是辛苦了,跟你一起討論感覺很有趣,也從你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謝謝你: )

感謝資工系的陳瑋儒同學,每次開會的時候都能提出明確的方向,並且對於有些無俚頭的想法做出適當的修正,在我們有時候亂糟糟,沒有想法的時候提出有用的建言,讓我們能夠順利地開會,謝謝你: )

這學期跟你們同組真是太棒了!

R99922148 陳瑋儒

此作業實在是耗費人力物力的曠世巨作,如無大家完美的合作,想必難以完成。與設計背景的蘇品嘉同學合作,讓我了解到了設計的技術、美工與思考,讓我們在數次討論中逃離了死結,避免生不出提案或下不了決定的窘境。另外,資工背景的李奎翰同學也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意見以及技術,以促成這最後作業的許多細節。總而言之,能與你們一起做project真是太幸運了!

M9910103 蘇品嘉

很開心的是大家都可以好好的討論,不會有什麼大的爭執或是不愉快,也都能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大家也都抱持著很大的接受度,對於發想來說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可能是設計背景的組員只有一個思考會比較局限,比較不好意思。最後最開心的是透過合作可以認識這些朋友。